我国已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5月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董瑞丰 摄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记者李恒、董瑞丰...
潮新闻讯 【编者按】潮新闻《读端》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党政干部、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人士点评新闻报道,虽寥寥数百字,但这些独到的短评,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或换个角度看新闻。我们将这些散落的珍珠收集起来,串联成链,供更多人品读。也欢迎大家参与“读端”讨论。
本期嘉宾是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百人计划(文科)研究员、博导,浙江省共同富裕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包大为。
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一区的九曲池经过整治提升后变成清池活水。潮新闻记者 魏志阳 摄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里如是说。
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是他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时刻把群众冷暖记挂在心头,无论是下乡调研,还是大会小会等各种场合,为民办实事始终是他最关心的重点工作之一。
2004年,在他的提议和推动下,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紧接着,在第二年召开的省两会上,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突出抓好十个方面实事”。
旨在为民,重在办事,成于务实。20年,一件件实事,就像一块块基石,铺就漫长而温暖的旅程。初心,恒心,换来的,是民心。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百人计划(文科)研究员、博导,浙江省共同富裕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包大为:
为民办实事——要守好初心、坚持恒心、探寻匠心
20年前,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时至今日,旨在为民、重在办事、成于务实成为了浙江省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20年来,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在浙江的实践、迭代与发展,发轫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顶层设计,落实于一件件造福人民的“关键小事”或“心头大事”,呈现为浙江这片土地上所铺就的一条通向乡村振兴、生活美好、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守好初心、坚持恒心、探寻匠心,就能换来民心。因为民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客观现实之中自然生发的公共认同与社会心理,其源头是人民日常生活细微之处的利之所系,其保障是民生领域真金白银的投入、不打折扣的付出、积极主动的服务。
守好初心,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将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国之大者”。这份初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信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故而古人甚至将人民作为信仰与忠诚的最高归属:“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左传·襄公九年)这份初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宗旨,从“为人民服务”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用实际的行动、付出乃至牺牲证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事情最大。
坚持恒心,就是要久久为功,需要有聚沙成塔的毅力,需要有水滴石穿的耐心,更需要有甘于为民做“潜绩”的恒心和政绩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反复证明,民为社稷之本,要实现富国强兵就必须将“定民之居,成民之交”(国语·齐语)作为前提。但是,以民为本不是一锤定音的工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运动,而是需要不断接受检验和完善发展的科学探索。尤其是在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我们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具体和复杂。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恒心,戒骄戒躁,善于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原则,踏踏实实地抓好办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探寻匠心,就是要不断提高为民办实事的本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以治理现代化赋能关乎民生福祉的各个领域。行大道,方才有大德。有大德,方能实现“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春秋繁露》人民至上是大道,也是大德。要走好大道,持存大德,就必须要牢牢把握人民的根本利益与真实诉求。这就需要我们自觉拜人民为师,把群众意见视作“一把最好的尺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既要善于调查研究,将为民办实事的前沿阵地从办公室挪到基层,将人民的声音转化为工作的主题与对象;也要善于提高数字化时代服务人民的本领,在民生领域形成及时量化的信息闭环,精准画像群众在各方面的诉求,有效构建公共资源与政策投送的准确渠道。匠心独运,方能精益求精。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