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凤舞到钱塘!西湖上的“荃桡”号与游船文化

杭州和龙,有着特殊的渊源。五千多年前,良渚之光初现,龙就是当时的精神图腾;八百多年前,南宋草木逢春,龙的形象基本定了型。龙与杭州的渊源,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铺陈开来,滴水成河。

2024甲辰龙年,一起玩转西湖,去找找景区里的“龙”元素吧!

看,在西湖湖面上,那些与“龙”有关的游船文化。

“荃桡”二字寓意深远,“荃”字据古书记载为一种香草名,古时亦用以比喻君主,代表着国君的尊贵;“桡”字有船桨、小船之意,象征着航行与探索。这个名字不仅体现了皇家御舟的尊贵身份,也寓意着航行的自由与探索的精神。

南宋时期的西湖上,也曾有一艘名为“荃桡”的御舟,它畅游于湖面,承载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后来,元代画家王振鹏在描绘南宋皇家游湖场景时,将这艘“荃桡”御舟也画了进去,使其形象得以流传至今。

为了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2003年,西湖游船公司决定按照王振鹏画中的样子,设计制造一艘全新的“荃桡号”仿宋御舟。经过精心设计和打造,2004年“荃桡号”龙船在西湖启航,成为杭城里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

龙飞凤舞到钱塘!西湖上的“荃桡”号与游船文化

该船整体设计呈中国传统具象化的龙型构造,分为上下两层,一层由透明玻璃窗和龙型纹案龙柱组成,舱内放置红木座椅;二层分设两座楼阁,较紧凑地分布于船体中部。

实则,“荃桡”号龙船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更早的隋朝。隋炀帝杨广,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他横征暴敛、大兴土木,还对建造龙舟下江南游玩情有独钟。

他曾下令开凿大运河,制造了规模宏大的御龙舟船队。隋朝时期的御龙舟长达60米,宽14米,高13米,四层楼船设计,豪华至极。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联系起来,为他的南巡之旅开辟了水上通途,亦为后世的龙舟文化奠定了基础。

时间流转至唐朝,那时的游船样式相对古朴,大多由运输船改装而成,高档一点的,船头会装饰一块龙头,不仅象征着龙的威严与力量,亦彰显出使用者身份的尊贵。

随着时间的推移,游船逐渐演变与进步。到了北宋时期,苏堤的建设更是推动了西湖游船文化的蓬勃发展。这时,一种名为“螭龙舫”的游船出现,船头画上螭龙,“螭”就是指没有角的龙,既美观又富有象征意义。

南宋定都杭州后,游船文化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当时西湖上泛游的船只可谓样式各异,数量众多。据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每天都有百余艘游船在湖面上穿梭,其中瓜皮船因其独特造型和实用性而备受青睐,而更为高档的脚踏车船,则以其快速便捷的特点吸引了众多游客。

宋·周密《武林旧事》:“淳熙间,寿皇以天下养,每奉德寿三殿,游幸湖山,御大龙舟。”

而南宋时期最为引人注目的无疑是皇家御舟。这些御舟专为皇帝、后妃和太子等尊贵人物打造,极尽奢华。宋代周密所著的《武林旧事》中,就详细记载了御舟的华丽装饰和巨大容量,让人叹为观止。宋理宗时期的一艘香楠木御舟更是被后人誉为“荃桡号”的原型,其精美程度和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西湖游船公司资料库)

上世纪90年代,西湖游船文化蓬勃发展,西湖游船公司的“玉龙”与“金凤”两艘画舫游船成为璀璨明珠。它们取名自西湖“玉龙与金凤”的民间传说,寓意守护明珠,吉祥美好。这两艘华丽的游船不仅丰富了彼时西湖上的游览项目,更是推动了整个内河风景湖泊旅游业的发展,成为西湖游船文化中一个时期的代表性产物和重要象征。

在历史的长河中,老报纸如同时间的见证者,“天堂龙舟,舱内是玉龙木雕的亭廊,古色古香的桌椅,洋溢着浓厚的民族气息。”这段描述不仅展现了天堂龙舟的内外兼修之美,亦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而走到舱外,又是另一番景象。“凭栏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站在龙舟甲板上,西湖的美景一览无余。波光粼粼的湖面映照着苍翠的山峦,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在这样的环境中畅游西湖,无疑是一种极致的享受。

“天堂龙舟”不仅是一艘游船,更是一个时代文化的缩影。它承载着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让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的厚重感。如今,虽然我们已无法亲身体验那份美好,但老报纸上的文字依然为我们保留、传承着当时那份珍贵的记忆。

上图展现的是90年代后期,经过时间沉淀与创新设计后的西湖游船公司的二代“玉龙号”画舫游船。它在继承传统画舫游船优雅气质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审美与技术革新,成为西湖上一道流动的新风景。

甲辰龙年,让我们乘坐西湖里这艘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荃桡号”大龙舟,再次感受龙文化的魅力和游船文化的独特韵味吧!

为您推荐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