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话实说|剩饭剩菜要趁热放冰箱吗?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8日讯(记者 石兰) 吃不完的剩饭剩菜放进冰箱冷藏下顿再吃是我们节约粮食的主...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原本是安徽本地大米,在加了香精之后却变成了“泰国茉莉香米”;便利蜂旗下北京梦想蜂连锁商业有限公司朝阳门南小街第二分店因涉嫌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被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万元……近日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于“舌尖上的安全”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持续强化食品领域质量和安全监管,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期待和需求也不断提高。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仍存在一些问题隐患,网购食品安全监管不够完善、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较为突出。
对此,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应通过加快构建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建立智慧监管平台等方式,提高监管效能,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对各环节信息进行记录和监控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此前表示,今年将在健全完善风险管控机制、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三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找得到人、查得清事、落得了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要做到“找得到人、查得清事、落得了责”,一个重要的技术措施就是构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近年来,相关部门和地方已经对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进行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浙江2021年在全国率先上线“浙食链”系统——消费者只需扫描食品包装上的“浙食链”二维码,即可获得产地、加工、检验检疫、销售等全链路信息。广东省广州市将食品安全监管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打造以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技术的广州市食用农产品溯源平台,开启智能监管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高友东指出,从全国范围来看,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目前,社会层面对追溯体系认知不足、追溯体系配套技术不完善、追溯体系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建议以工业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建立全闭环运行技术环境,加快构建食品安全互联网追溯体系。
具体而言,要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整合追溯体系信息,促进各环节信息共享互通和有效对接,建立全程追溯体系。依托工业互联网相关技术,解决生产信息自动记录、物流信息整合共享、消费信息互联网反馈、食品产地智能研判等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通过互联网标识解析和溯源相关技术,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等各环节信息进行记录和监控,实现“农田到餐桌”纵向闭环追溯,对生产阶段的化肥、农药、饲料和加工阶段的包装材料、食品标签等所有种类生产资料的信息进行溯源标识,实现涵盖所有食品及食品原料的横向追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可共享的溯源码)检测平台,并利用云平台功能分析、筛选每天收集到的数据,为消费者、职能监管部门、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用大数据对网购食品进行监管
目前,大众通过网络购买食品已十分普遍。于消费者而言,网络食品因交易环境的虚拟化潜藏着一定的风险。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瑞爱认为,网购食品安全监管仍存在一些困难,主要体现在源头和流通环节监管难、监管手段和社会共治机制不够完善、事后追责难、诉讼维权成本高等方面。
陈瑞爱指出,经营网购食品的商家积累了海量数据,客观上为利用大数据进行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监管职能部门要积极探索适应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线上手段,将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信息系统与网络订餐平台深度连接,利用实时大数据采集、对比分析技术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风险点位,将商家违法违规行为实时推送给执法人员和网络食品订购平台,实现监管力量精准投送。
同时,针对网购食品原材料采购、生产、配送各环节,建设一个透明、可追溯、可检测的供应链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原材料的供应商、生产基地等全程可追溯,真正让群众选得明白、吃得放心。
陈瑞爱提出,建立健全市场监管部门与网络食品订购平台的约谈机制。明确平台责任,通报问题风险,研讨治理措施,整合评价体系,深化信用监管,推动网络食品订购平台将市场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量化分级指标作为消费点评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评定商家信用等级,设立信用红线,一旦跌破立即作下线处理,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真正保护。
对预制菜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迅猛发展。京东超市与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协会共同发布的预制菜行业趋势数据显示,2022年,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通过完善国家标准、强化全过程监管等方式,推动预制菜产业更加健康、蓬勃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得利斯董事长郑思敏认为,目前预制菜产业总体向好,但行业发展也存在不少痛点。例如,行业欠缺标准化,虽然有关部门正密集出台预制菜相关标准,但仍缺乏完善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不利于行业长远良性发展。
郑思敏建议,完善系统性的生产管理全过程标准化体系,预制菜产业所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应完善相应的生产标准。尽快出台国家或行业标准,防范食品安全风险,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司富春认为,预制菜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缺乏行业或国家标准、从业者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加强预制菜安全监管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司富春建议,强化全过程监管。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防范行业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推行溯源管理,建立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市场销售等全过程可追溯系统,从源头上保证预制菜质量安全。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建立企业诚信档案监管系统,定期公布“红黑榜”。加强餐品质量检测,常态化运用第三方检测和“飞行检查”,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行为。可按照产品预制程度对预制菜产品进行精准区别,既有利于保证产品的口味口感,又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
[ 责编:杨煜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