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丨独家揭秘神十五乘组四次出舱细节

2023年7月31日,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在返回地球57天后,首次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

时隔17年再度飞天并担任指令长的航天员费俊龙分享了他的心得体会。

费俊龙:我们始终有一颗矢志航天的决心和信心,这是全体航天员时刻准备,为祖国再次出征太空,这个信心和决心是不会变的。

记者:你这十七年挺漫长的,有没有想过,我再想想,我还要不要往下进行,有没有这个时候?

费俊龙:说句实在话,我倒真没想过,因为特别是当重要任务来的时候,我想的就是说,有没有我?我能不能去?这是我想的最多的。我从来没想过我要不要飞?有时候我包括平时走路都会无意识地去看天空。

记者:你看天看什么呢?我们看天最多就看看今天天好不好,有没有星星。

费俊龙:看天空我就会想在上面飞,就会有这种感觉,就是在上面飞的感觉。我这次回来还做了几次梦,在恢复过程当中我还在做梦,我还跟我爱人说,说这个任务还没完成,还在考核,说准备要飞,她说那说明你还想飞。

面对面丨独家揭秘神十五乘组四次出舱细节

2022年11月29日,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踏上为期6个月的飞天之旅,这是迄今为止执行任务时平均年龄最大的航天员乘组,也被网友们称为“圆梦乘组”。

57岁的指令长费俊龙曾执行过神舟六号飞行任务;56岁的邓清明是我国首批航天员,坚守24年后,终于获得太空入场券;46岁的张陆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备战12年,迎来了他的太空首秀。

记者:一个梦想,一个目标,能追求25年的时间,从你自己内心,你自己的原动力是什么?

邓清明:就是我想飞,我要执行这个目标,而且我没有失败,我一直在奔跑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追光。当你坚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人在为你而坚持,你的战友、领导都为你坚持,你要一旦放弃了,别人肯定放弃你了,你会感到这种坚持是有力量的。

记者:你等这个第一次用了12年的时间,在等待过程中,看着自己的同伴、同辈都能够上天了,也是焦急吧?

张陆:对于我来说,看到我的同批的六位战友先后去执行任务,心里面太多的焦急没有,小小的也许会有。但是在这过程中,我也没有一味地去想这些事情,可能更多的还是去做好自己的那一份工作,把自己的训练做好。所以其实能够执行神舟十五号任务,对我来说我觉得可能就是最好的安排。

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收官之战,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乘组与神舟十四号乘组成功“太空会师”,实现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轮换,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时代由此开始。

作为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后到访的首个乘组,神舟十五号需要完成空间站三舱状态长期驻留验证工作,对航天器运行维护的管理工作量大幅增加。此外,任务还计划实施了4次出舱活动。

2023年2月9日17时10分,费俊龙和张陆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门成功出舱。

这是他们首次漫步太空,费俊龙携带设备和工具搭乘大小机械臂组合臂在舱段间进行转移,张陆则沿舱壁爬行至作业点。

此次出舱任务中,费俊龙和张陆需要在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和核心舱之间转移,这是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建造完成以后第一次跨三舱的大范围作业。他们首先要完成的是梦天实验舱扩展泵组的安装工作,按照任务分工,费俊龙负责安装设备,张陆在舱壁扶手上辅助观察设备的对位情况,邓清明则位于舱内机械臂操作台的位置,密切关注舱外两名队友的操作。

顺利完成梦天实验舱扩展泵组的安装和调试之后,费俊龙需要转移到天和核心舱,取下节点舱外工具箱里的脚限位器再回到梦天实验舱,安装到指定位置,以便第二次出舱安装大型设备时使用。费俊龙首次手持大体积的脚限位器和舱外操作台,进行大范围转移,对任务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3年2月10日0时16分,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后,费俊龙、张陆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员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三舱”作业。

20天后,2023年3月2日,费俊龙和张陆再次出舱,执行空间站外部设备安装等任务。出舱后,费俊龙和张陆首先借助舱外扶手进行自主转移到作业点。爬行过程中,每移动一个扶手,费俊龙都必须依次摘下上一个扶手的两个安全绳挂钩,挂到下一个扶手上,反复地摘挂钩、挂挂钩,对航天员的上肢力量是不小的挑战。

费俊龙和张陆第二次出舱要安装的这个设备,有约20个插头,这些插头上有保护盖,安装的时候需要先把保护盖拔下来,再插插头,插的过程中还要做通电测试。

对于这项任务,费俊龙和张陆有过很多预想,但实际在舱外,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让他们始料未及。

费俊龙:因为这个设备特殊,它周围就没有限制身体的力量。

记者:如果没有限制身体的话,就靠两只手,一只手还得固定自己,一只手还得干活?

费俊龙:对,腿还在那里飘着,所以空中你只要一使劲,往上一插插头人就飘了,相当于杠杆原理,一边抓住,这边一使劲,人围着这个就转。

张陆:当时他跟我说,你能不能把我的脚抱住?我说不行,我抱不住。为什么呢?我只能够到他的脚面,我够不到他的腿,因为我人上不去,因为两个服装不可能叠加,而且我的手也伸不过去,穿上服装之后手的长度,只能到这个位置,可能离胸前还不到半米的距离,所以我也只能用单手扶住扶手,再用一个手扶他。

记者:能对他有多大的帮助?

张陆:几乎没有帮助,你想想,我用单手去控制我的身体,用另一只手去扶他,我也控制不住。

费俊龙:最后我就是用这个手腕当一个杠杆。

既要稳定身体,又要进行精细化作业,对费俊龙的体能消耗非常大,他中途不得不休息几次。

张陆:费俊龙只用了两根手指头,将插头拔掉,再插上,确实这个过程可能外人体会不到,但是我知道特别特别累。这种累不是说我背个麻袋、挑担谷子,不是这种累,这种累可能只是短短的一分钟、两分钟,就会让整个手部肌肉僵硬、酸麻,会让心率加快。

记者:在太空里,如果人处在一个疲惫和累的状态,但是工作又没完的时候,人的感受会是什么样?

费俊龙:容易着急,因为这项工作完不成下一项工作就等于时间又延迟了。

记者:那你怎么把时间抢回来?

费俊龙:一个是我后边相对来说,因为有了前面的这个经验以后,相对后面来说插拔更熟练了;第二个,正好我们两个要交替的时候,张陆在那等待的时候,我就让他先回去了,本来他是要来帮忙的,后来我说我一个人干,我让他回去。如果我还是按照这个来,他来帮忙,做完了再回去,那就一个小时以后,所以我跟指挥说,我说你让他先回去,我一个人做。

张陆:指令长当时考虑更多的还是,为了保存我的体力,所以让我尽早地过去上机械臂,只要机械臂上了,我过来之后还是在机械臂上可以帮助到他,如果在那个时候我和他互换了,我消耗了过多的体力可能情况就不一样了。

幸运的是,在完成所有既定出舱任务后,费俊龙和张陆返回问天实验舱气闸舱的时间比预定的提前了一点。2023年3月30日,费俊龙和张陆再次搭档,执行第三次出舱活动,完成跨舱线缆安装接通任务。跨舱线缆两头共有40多个插头,工作强度和难度比上一次更大。

费俊龙和张陆用之前没有训练过的方式成功完成了这次任务。半个月后,2023年4月15日,神舟十五号乘组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这是神舟十五号乘组的最后一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执行此次出舱任务的依然是费俊龙和张陆,邓清明在舱内支持。

从1998年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24年的时间里,邓清明曾入选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任务备份航天员。当年并肩进入航天员大队的首批14名航天员中,8人圆梦太空,5人在2014年停航离队,邓清明成为当时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却仍然参加学习训练和任务备战的首批现役航天员。

记者:回头看,等待是什么滋味?

邓清明:等待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当你与任务失之交臂,让你止步于发射塔架的时候,你的心情有时候还是挺难受的,但是不好受有什么办法呢?我也没有别的选择,我只能是再等待下一次,有眼泪也不能流出来,我始终相信我还有机会,我能放弃吗?我的家人也跟我一直在坚持,我没有放弃的理由,必须坚持,我就要去追这个梦。

记者:我们总说一句话,要往最好地去努力,要往最坏的去准备,最坏的准备可能就是追求到底,也许这个梦想都没有追求实现,你能面对这个现实吗,如果它发生的话?

邓清明:别人也问我这个问题,我当时用一句话回答他了,天空无痕,鸟儿已经飞过,水面无波,鱼儿已经游过。其实你只要努力了,你奋斗了,你拼搏了,其实你就有收获的。

本次任务中,航天员在大小组合机械臂的支持下,由“问天”气闸舱出舱运送至“梦天”载荷舱作业点,这是迄今为止航天员乘组到达的梦天舱最远端。

记者:完成这么多次出舱任务,如果说一两次可能是期待,那么四次越往后来的时候,会不会觉得这个任务甚至都有重量的一个任务了?

费俊龙:我说句心里话,我倒觉得出舱对我来说好像还是挺愉快,特别是四次出舱完了以后,我觉得好像不太过瘾,整个任务过程,我们地面整个训练可能复杂度比这个还要复杂,但是我整体感觉到这个任务对我来说,可能还不是已经到极限了。

记者:你说的是体力?

费俊龙:无论是体力还是能力,第四次装完平台以后,机械臂往回走的时候,正好大臂和小臂最高点的时候,我正好在空间站的正上方,往下看就是空间站,空间站的下方就是地球。那个景象我现在回想起来非常振奋,也很震撼,当时一看空间站在地球的映托下非常漂亮,能看到空间站后面的地球,而且很荣幸,当时我们路过了祖国上空。

记者:按说你都四次出舱了,应该看得够够的了。

费俊龙:真的很留恋,也可能是前面三次没有好好看,最后关门前,我还要好好看看。

记者:你留恋的是什么?

费俊龙:一个是我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值得,完成任务了,我觉得我在太空中也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我们空间站建成了。回看我们美丽家园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如果能够为人类做点事,来生无憾。

张陆:最后一次我就特别认真看了一下舱外的景色,到了最后一刻进入气闸舱了,心情是依依不舍的,我轻声地对自己说了一句再见,其实这句再见是对四次出舱任务的一次告别,是对空间站的一次告别,也是对下一次任务的一次期待,再见空间站,所以那一刻我就已经想好了,我还会再回来。

除了四次出舱活动,神舟十五号乘组还完成了6次货物出舱、15个科学实验机柜的安装调试,进行了40余项大型的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的实验,创造了多项“首次”:首次在航天飞行过程中,使用双光子显微镜获取航天员皮肤表皮及真皮浅层的三维图像;首次在轨验证斯特林热电转换试验装置;梦天舱燃烧科学柜中的实验系统成功执行首次在轨点火测试。

繁忙的工作间隙,邓清明、费俊龙先后在太空过了生日。

张陆:他们的生日都是我设计,第一次过生日是邓清明,我们从地面带的水果很有限,苹果,经过了将近5个月的时间了,苹果快没有了,就仅仅只剩下五六个苹果,所以当时我就把我的苹果拿了一个,当时邓清明正好从卫生间出来,我就拿着摄像机在那等他,等他出来之后,我说邓清明,他回头,我说接着,我扔给他一个苹果,邓清明说怎么了,我说生日快乐,当时邓清明整个人就蒙了。

邓清明:非常幸福,也非常好。

费俊龙在太空过生日时,张陆用口琴为他吹了一首生日快乐歌,一度怀揣音乐梦想的他,还专门为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创作过一首歌曲《壮志行》。

记者:都说你爱唱歌,在舷窗里面看到太空样子的时候,没高兴得唱两句?

张陆:其实在空间站的时候,对我而言我最惬意的时光,就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拉上自己睡眠区的睡帘,打开舷窗,吹着口琴,看着窗外的星星,我没有过生日,但是我经历了一次结婚二十周年。5月3日是我和我爱人结婚二十周年,我让朋友给我用钢琴编了一个钢琴曲,写了四句话,山河远阔,人间星河,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我就把这四句话编成了一首歌。当时我就在结婚纪念日之前,录了一个视频,说了一段话,唱了这段歌,后来我就把这首歌取名为《思念》,其实这首歌也不仅仅是写给我爱人,写给我们结婚二十周年,我更多的是想把这首歌送给所有为载人航天事业奉献的科技工作者,为他们所爱的人写这首歌,也为了我和他们所共同热爱的航天事业唱这首歌。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五号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六号乘组入驻“天宫”。2023年6月2日,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六号乘组在空间站进行了交接仪式,神舟十五号乘组跑完了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程,又把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交到了神舟十六号乘组手中。第二天,神舟十五号乘组作别空间站和队友,启程返回地球。

记者:离开空间站回来时候心里想什么呢?

邓清明:非常幸福,我能这么把任务完成,那么健康地回到地面,回到地球的怀抱,见到亲人的确是很幸福。我给自己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我感觉到很圆满。

记者:你的获得是什么,这么多年?

邓清明:我的获得是我圆了自己的梦,我还要说获得,我成为我小孩的榜样,成为我弟弟妹妹孩子的榜样,我还想获得一个,以后我能够成为我孙子和外孙子的榜样,我希望他能够像他外公这样能为某一种事情坚持不放弃,我同时告诉他们人生中总有一种坚持,会等来最美的花开,这是我的一种体会,我觉得我已经等来了一种最美的花开。

2023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到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再到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不到31年的时间里,中国载人航天就实现了“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这几代航天人的梦想。

记者:你们打的基础是什么样的,当你想到下一步的时候,你想为他们打一个什么样的基础?费俊龙:空间站在我们手里全面建成,我们想给后面应用与发展阶段打造一个真正可以开始科学实验的平台,今后大量的科学实验真正开始了,我们国家这么一个大的工程在上面真正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造福我们人类。

为您推荐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