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赣鹰) 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综合评价首次星级评定即获“五星”等次,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现从“四星”到“五星”的突破,总评分位居全省前三;“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案例入选省创新深化改革清单典型案例名单(第一批),数字反应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8个项目列入省科技创新强基工程……这是今年第三季度余杭科技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
今年以来,余杭聚力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创新人才蓄水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聚焦科研重器“提能造峰”、创新主体培育壮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最优政策助力最优创新生态,科技创新能级得到有力提升。
余杭区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并进、激发企业内生创新动力与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并重,科技企业培育工作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80家,占全市总量的17.2%,仅用2年时间实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恢复并超过行政区划调整前的水平。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余杭今年共推荐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58家。1-9月,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65家,均列全省第一。通过开展规上工业研发费用、技术交易额提升“双攻坚”行动,余杭区完成R&D经费投入120.64亿元,同比增长6.86%,占GDP比重4.55%。
1-9月,完成技术交易额168.45亿元,经费投入和技术交易额完成值均居全省第三,创历史新高。1-9月“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重大创新平台投资额34.23亿元,绝对值居全省第一,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06.9%,各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均突破100%。
对此,区科技局局长周坚向记者作出解读:“这一连串亮眼数据表明,我区紧抓‘孵、育、引、壮’、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是卓有成效的,有力优化完善了科技企业梯度引育体系。
(下转第2版) (紧接第1版)在顶层设计上,今年我区连续出台《关于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打造创新活力之城新中心的实施意见》《余杭区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行动计划(2023-2025)》等一系列重磅政策举措,为科技创新发展注入‘强心剂’,对加快构建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培育服务体系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创新深化重点任务清单、改革清单、政策清单‘三张清单’,有力提升政务质效。部门和属地强化协同、同题共答、双向赋能,金融扶持、资源要素保障方面也在不断加快补足短板,有力推进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低碳及新能源互联网“5+1”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数智赋能,“科技企业培育”应用贯通基层——这是余杭推动高企成长的“秘笈”。今年以来,余杭全力推进“科技企业培育”应用,构建培育对象动态触发机制,实现数据驱动业务流程再造。自该应用上线以来,全区已注册区级网格管理员、网格服务员115人,全部下沉到镇街、平台,覆盖率达100%。该应用依托线上+线下“O2O”模式,还与“亲清在线”平台密切协同,加速了政策资金兑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券发放工作也扩大了支持对象范围,兑现时间从3-5个月缩短到7个工作日。
接下来,余杭区将继续打好主体培育、研发投入、产业升级三场硬仗,促进创新水平跃升、发展质效跃升。针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按照有研发投入、有研发人员、有研发项目标准开展“拉网式”排查,全力推动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清零”、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清零”,更好地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企业孵化成长壮大的全成长周期创新生态,加快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科技型中小企业遍地开花、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的蓬勃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