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擦亮“世界茶乡看浙江”金名片,推动中华茶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近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印发《关于扎实推进“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系统性保护的意见》。
到2027年,建成“茶非遗”主题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个、省级“非遗茶空间”100处、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0家、展示馆100家、非遗传承教学基地300家、传统工艺工作站20家、非遗工坊200家、联创产品300件(套)、旅游线路20条、活动品牌2个、国际交流品牌2个,浙江特色的“茶非遗”系统性保护格局初步形成,传承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浙江气派的非遗茶生活”全面打响。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遗名录,浙江省4个传统制茶技艺项目和2个茶相关习俗是该遗产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3月,浙江成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浙江省保护发展联盟(简称“茶联盟”),联动传统制茶、茶习俗、茶礼、茶器、茶点、茶服等与茶相关非遗项目(简称“茶非遗”),着力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框架格局,共创“浙江气派的非遗茶生活”。
培育认定省级“非遗茶空间”、鼓励高校增设相关学科方向……《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这些重点任务↓↓
指导“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浙江省6个相关项目,开展“8+N”保护行动。
“8”是指每年落实“一个工作计划、一次传统技艺大赛、一系列茶非遗联创产品、一个专题展、一个入选庆祝活动、一次茶体验周活动、一个工作年会、一份年度保护报告”;“N”是指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实施多个保护措施和保护活动,为人类非遗项目保护工作探索“浙江经验”。
监测“茶非遗”过度商业化倾向,采集相关数据信息,防止出现对相关非遗项目的贬损、歪曲和滥用;引导发展“茶非遗”可持续的产品生产与消费模式,确保健康可持续发展。
开展“茶非遗”专题调查并将相关项目纳入各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开展相关项目和传承人记录工作,推进“茶非遗”数字化保护,探索资源共享和利用机制;指导各地开展项目保护存续状况评估。
培育、认定省级“非遗茶空间”,以“茶非遗”传承弘扬为核心,开展非遗茶生活营造、展示、服务、交流;支持项目所在地建设具备传承、体验等多功能的展示馆、传承体验中心等设施;支持“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浙江省保护发展联盟建设“茶非遗”展示馆。
支持各级代表性传承人按照传统方式收徒传艺;鼓励中高职院校设立传统制茶相关专业;鼓励高等院校增设“茶非遗”相关学科方向或硕士点;鼓励相关企业设立“茶非遗”专项奖助学金,助力青年人才成长成才。
依托高校、学会、科研机构以及旅游企业、大型文创公司等商业机构,面向不同项目传承人群开展“双向培训”,提升“茶非遗”整体传承水平和创新能力;
鼓励各地开展传统工艺技能大赛、茶艺大赛、名茶评比大赛,培养“茶非遗”传承实践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推动“茶非遗”融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编撰“茶非遗”校本教材和知识普及读本,设计符合不同年龄学段要求的课程体系;依托高校和学会,开展“茶非遗”师资培训;建设一批“茶非遗”主题教育传承基地,开展传承人进校园活动。
加强省内黄茶、红茶等传统制茶技艺的传承创新,以平阳黄汤、莫干黄芽、九曲红梅为重点支持项目,传承发展核心技艺,丰富产品品类;
深化“茶+万物”,研发茶功能产品、茶保健产品、茶医药产品,丰富茶的体验方式,满足民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鼓励项目所在地开展“调饮师”培养,开展设计、调配、制作多元化茶调制饮品。
推进“西湖龙井”“径山茶宴”等“茶非遗”文化标识建设,建成一批“茶非遗”文化地标;
探索“茶非遗”走进旅游景区开展茶主题活动,培育文旅IP,赋能特色景区与度假区、旅游线路、主题民宿、餐饮和文化产品开发;
充分发挥全省非遗茶空间、展示馆、体验基地、茶俗活动场所及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作用,增强旅游产品的述事能力,强化体验性、互动性;
打造“茶非遗”主题体验游、研学游、周边游等,推进农文旅融合。
深入实施“茶非遗”品牌战略,支持各地运用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申请,打造区域品牌;支持相关传承人和生产经营主体,综合运用著作权、商标权等多种手段,加强“茶非遗”产品知识产权保护。
持续举办“非遗茶生活”主题全省传统工艺联创大赛,以新产品、新场景、新美学共创“浙江气派的非遗茶生活”;在国际茶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大时间节点,做好浙江会场主题活动,全场景展示“浙江气派的非遗茶生活”;支持各地打造具有辨识度的“茶非遗”活动品牌,共创“浙江气派的非遗茶生活”。
持续开展“茶和天下”(浙江展区)全球展示活动;深化径山茶宴等中日茶文化交流活动;支持各地利用驻外使领馆、中国文化中心和友好城市等传播平台,举办“茶非遗”展示推广活动;
依托“茶联盟”中的高校和相关企业在海外建设茶文化驿站、茶文化体验中心等国际交流平台,多维度传播中国茶文化,提升浙江“茶非遗”的海外传播力和影响力,持续擦亮“世界茶乡看浙江”金名片。
《意见》还提出,各地应围绕“茶非遗”整体保护、传承人培养、资金支持、税费减免、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等,出台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茶非遗”经营主体信贷;鼓励各类基金、民间资本参与“茶非遗”传承发展,形成财政支持、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