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懿允做音乐治疗讲座。 受访者供图 |
崔懿允,一位来自广东广州的姑娘。因为热爱音乐,想用音乐治愈更多有需要的人,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注册音乐治疗师,为更多的人带来了心灵的慰藉与疗愈。
热爱音乐 自小结缘
崔懿允从小就学习钢琴,对音乐一直保持着热爱。高中时,崔懿允在翻阅招生简章时了解到音乐治疗这一专业。音乐治疗不仅涉及音乐,还结合了心理学和医学。她认为,这是对她父亲医生职业的传承和她对音乐的热爱在学术上的交集。
2012年,崔懿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开启了她的音乐治疗之旅。在5年的学习过程中,她不仅接受了系统的音乐训练,还深入学习了心理学和医学知识。“音乐治疗是多学科交叉的,这对我们的要求非常高。刚开始学习音乐治疗时,我和同学们经常要面对大量的英文文献,理解起来颇为吃力。”崔懿允回忆道,“但也正是这种多样性,让我感到无比充实。”
音乐治疗专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注重音乐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心理学知识的积累和实操的锻炼。因此,崔懿允在大二时就开始了临床实践,在医院和养老院等机构为患者进行音乐治疗。
“第一次接触病人时,我非常紧张,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崔懿允说。当时,她在一所医院的精神科实习,面对的是一些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病人。“当我第一次给一位抑郁症患者进行音乐治疗时,我感到很无力,不知道我的音乐是否真的能帮到他们。”她说。
在学习的过程中,崔懿允遇到了对她影响很大的导师。“我们有个督导老师,会全程陪同我们进行治疗,从治疗方案的设计到临床操作,再到事后的反馈调整,老师都非常细致地为我们进行指导。这种师生之间的紧密联系让我感到非常温暖,也让我在学习中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崔懿允说,“老师们不仅在技术上给予我们支持,更在情感上像大姐姐一样,帮助我们处理自己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情绪波动。”
面对一次次挑战,崔懿允逐渐成长起来。她学会了如何用音乐去接近病人,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通过音乐让他们感到平静和安慰。“这些经验让我逐渐积累了信心,也让我认识到音乐治疗的真正价值。”
以歌为药 治愈心灵
2023年,崔懿允来到澳大利亚继续深造音乐治疗师研究型硕士课程。“这个项目没有具体的课程,主要是自己安排时间进行研究,完成论文,所以有空余的时间工作。去年我拿到澳大利亚的音乐治疗资格证后就开始在当地工作。”崔懿允说。
在养老院中,崔懿允经常与老人们一起唱歌,尤其是那些具有对方文化背景的传统歌曲。她经常面对各类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包括欧洲、亚洲等国家的移民,以及澳大利亚本土的老年人。“我觉得在文化的交汇点上,音乐治疗的效果特别明显。”她说。
“养老院有很多来自意大利的老人。”崔懿允说。尽管她不懂意大利语,但她会学习一些意大利经典歌曲与老人们互动,并逐渐加深对澳大利亚及其他文化的了解。此外,崔懿允还会向当地老人介绍中国的节日,如中秋节和春节,并在治疗过程中融入中国的传统歌曲。崔懿允说:“我很喜欢教他们唱《恭喜恭喜》这样的中国歌曲,或者教一些简单的粤语童谣,中间有重复出现的中文,不懂中文的老年人也可以快速学会。”这种跨文化的音乐交流不仅促进了老年人和治疗师之间的关系建立,也增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
“我还在一个专门帮助慢性病患者的华人协会合唱团中教大家唱歌。”回想起第一次排练,崔懿允说:“当时的预期是最多来五六个人,但没想到那天来了20多人,我很惊喜。”
歌曲的选择是崔懿允面临的难题。“在成员中,有人讲普通话,有人讲粤语。”她说。最初,因为会普通话的成员比较多,所以大家都在用普通话唱歌、练习。但崔懿允注意到:“有一部分讲粤语的成员在跟练时会很困难,为了跟上大家的进度,他们回家的时候会在歌词上标注音标再额外练习,这样会很辛苦。”
崔懿允注意到这一问题后,便开始寻找一些同时具有普通话和粤语版本的歌来教成员们练习。“一段唱普通话,一段唱粤语,这样拼在一起效果也很好,而且成员们都很开心。”崔懿允说道,“这样一来,大家能够选择的部分也多了,有些擅长普通话的成员也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练习粤语。”
音乐的旋律不仅仅是音符的堆叠,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我慢慢地发现他们唱得越来越好,变得越来越自信。我觉得很自豪。”崔懿允说。
积极推广 充满信心
崔懿允依然面临不少挑战,首先便是如何推广音乐治疗。崔懿允坦言:“音乐治疗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特别是在公共健康领域,并没有被广泛认知。”因此,崔懿允开始利用自己在国内创办的远歌行音乐治疗工作室积极进行宣传,并且和澳大利亚当地的机构“墨尔本华人音乐与创意艺术治疗”合作。“我们会把一些有关音乐治疗的内容进行中英文翻译,然后上传到国内外知名平台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音乐治疗,也能够让海外专家了解音乐治疗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此外,崔懿允在跨文化治疗中也面临着不少技术性挑战。崔懿允解释道:“音乐是具有包容性的,我们的治疗方式也必须具备同样的包容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所以我们需要找到合适他们的方式进行引导。”崔懿允曾帮助过一名来自东南亚的小朋友,这名孩子因语言能力发育迟缓需要进行治疗。做完第一次治疗后,崔懿允便发现:“这名小朋友在家使用母语,但在学校需要用英语交流,这种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导致了他的适应困难。”
因此,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崔懿允没有强制要求小朋友遵循某种固定的治疗方式,而是让他自主选择想要参与的活动。“我的治疗室里有很多他喜欢的乐器,我会问他今天想做什么,他会告诉我他想打鼓或者做其他事情。”崔懿允通过这种自由选择的方式,鼓励小朋友主动探索,慢慢地他开始展现出创意,并且在学校的表现也有所提升,后来还获得了“优秀学生奖”。
“孩子的妈妈告诉我,我是唯一一个把她的孩子当作正常孩子对待的治疗师,这让我很感动。”崔懿允说。她认为音乐治疗的核心是发现患者的潜力,放大他们的优点。
尽管面临挑战,崔懿允对音乐治疗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她表示,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机构开始意识到音乐治疗的重要性。崔懿允说:“音乐是人与人之间的共同语言,不论你来自哪里,它都能带给你情感上的共鸣和治愈。”
(责编:李�P、郝孟佳)